双牌照协同路难走 卖软件的指南针成不了东方财富
来源:海闻社财经
海闻社讯 指南针指不出东财梦。
北京有家“小东财”,在别家还在发预告的时候,正式发布了年报。
报告期内,指南针实现营业收入15.29亿元,同比增长37.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43.5%。
这个业绩还是不错的,有证券业务发力的原因,但没人能否认,公司的好业绩和去年九月底以来忽然高涨的资本市场交投热情脱不了关系。
至于公司证券服务和公募基金服务双牌照“一体两翼”的业务布局到底有没有成效,其实并不好说,毕竟投入期还没结束,牛市业绩好纯是老天赏饭吃。
和很多上市公司不一样,指南针的管理者并不是实控人。公司董事长顿衡作为美籍华人,甚至未曾持有公司的股份。
但顿衡团队又确实是公司的掌舵者,他们给公司定下的一条非常清晰的路径:
学东方财富。
当年,东财就是花了40亿元的高价拿下西藏同信证券,从金融软件服务商转型成为互联网券商,如今坐拥近4000亿市值,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标杆。
有个活榜样在这,指南针直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学,都可以学。
2022年,指南针斥资15亿元,取得网信证券100%股权,后将其更名为“麦高证券”,拿到券商牌照,顺利开展经纪业务等业务。
这还不够,东财还有个天天基金也是吸金神器啊。指南针又很快用1.1亿元拍下先锋基金1/3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在互动平台上,公司说,要在三到五年内,和东财缩小差距。
去年,借助9月底后增量市场的东风,公司麦高证券业务恢复顺利。相关业务去年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达到2.41亿元,利息净收入7631万元,分别提高了162.8%和122.9%。
但这个业务体量实际上非常低,暂时还没有办法影响公司整体收入。
指南针本质上,依然还是一家卖炒股软件的公司。
公司为投资者提供金融资讯及数据,收取使用费。主打的全赢系列和财富掌门系列等产品,名字简单粗暴,但价格也普遍卖到了上千元。
其中更高端的产品,比如全赢私享家版,一年价格高达1.98万元/年,真贵,但就是有人愿意买单。
但真那么赚钱吗,也未必。公司卖产品靠的就是营销获客,让股民免费试用,然后再逐步转化,这势必导致公司需要维持高曝光率,这也让公司的销售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只有股票市场行情好,股民对更好的工具有需求,才能让付费转换率保持较高的水平,市场一旦进入熊市,公司的营销费用就容易打水漂。
展开全文
想要不被行情左右太多,公司还是需要进一步做大业务盘。
但公司麦高证券的业务重建需要的投入不小,公司的资金体量显然没有办法实现麦高的快速重生。
公司也想过别的办法,2022年中,指南针披露定增方案,拟募资不超30亿元,全部投入麦高证券,充实其资本金。
但公司至今也没等到这笔定增,项目依然在审核,只能用三年时间慢慢推进到现在的程度。
另一边,先锋基金的情况还要更差一些。
公司公募基金的新发业务端也已经停摆了5年,要重启业务,在渠道、资金、投研能力方面也都需要重建与支持。如今早已不是当年的基金牛市,降费潮下竞争越来越激烈,指南针这样的小体量企业想要突破重围,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就是说,双牌照不仅没办法带来预想中的协同,反倒加重了公司日常经营的负担。实力弱势还要后发而至,实在是太难了。
时代变了,当年指南针重视的牌照其实如今也并没有那么吃香了。
今年以来,已有前海联合基金、东海基金、嘉合基金等多家中小型公募基金的股东寻求转让其持有的股份,但流拍现象频发。比如前海联合基金,已经拍卖五次了,去年年底的第五次拍卖折价44%最终还是流拍。
如今市场交投活跃的“牛市”,可能将是指南针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后窗口期,如果不能抓住这次机会,指南针的东财梦,可能再难实现了。
评论